当前位置: 首页 心理健康 心海导航
心理健康

心海导航

【每周一点心理学】一切都有迹可循——登门槛效应

作者: 时间:2023-04-05 点击:


回想一下,在答应别人一个大要求前,是否有经历过许多来自对方小小的请求。一旦接受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,就会被利用态度的一致性,接受下一个要求,尽管它无理。思考过后恍然大悟,莫不是陷入了他人言语的圈套——登门槛效应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,该效应是如何做到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我们最初想法的吧!

一、

登门槛效应是什么

就像走楼梯,你走了十几阶同样的小幅度阶梯后,迎来一个大阶梯,你就会继续往上走。

心理学家认为,在一般情况下,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,因为它费时,费力,又难以成功。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交易完成的要求,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,人们才慢慢的接受较大的要求。

登门槛效应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在学习,生活,工作中普遍的具有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。


二、

产生条件

实现某一个目标时,讲求循序渐进,步步为营,最后攻下全局。推销员在推销商品时,并不是直接向你提出买他的商品,而是先提出试用,“您穿上试试,不买也没关系的。”

试穿衣服,试用化妆品等这些要求实现之后,就会提出下一步的购买询问,到时你就会拎着一大堆没准备购买的商品回家。

这可如何是好?

三、

怎么避免言语圈套

做出承诺前,三思而后行。对于自己没有能力做,不打算做,不应该做的事情绝不能去承诺。不要听信他人在请求时的夸奖,那只是他为了达到目的做出的一些手段。

有心之人不可不防。该拒绝时就拒绝,不要害怕“超纲”。过于善良的人,总是会过多为他人着想,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。


适可而止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吃了别人的迟早都要吐出来。一定要提前拒绝“免费”的诱惑,以免因小失大。

无规矩不成方圆。你的言行应与内心保持一致,倘若对方触碰底线,一定要坚持自身原则,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。

四、

如何正确运用该效应

当双方意见不合时,先提出一个较为与对方接近的观念/话题,使对方更容易接纳,再引入自身的观点。


当你想跳出舒适圈时,试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,跳一跳,摘桃子,定一个相对而言更高的目标。

寄语: 不要盲目善良,世界上的确存在无理由的坏,宽容大度是尖酸刻薄的温床。